网上有关“乡镇文化站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乡镇文化站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是由于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受财力限制及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乡镇文化站普遍不被重视,财政投入不足,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境地。二是文化队伍人员流失。目前许多乡镇已无“文化专干”,文化阵地荒芜。且现有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低,能力有限,已适应不了文化发展的需要,文艺创作人才更是青黄不接。三是文化设施破旧短缺。一些省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村普遍无文化活动阵地,个别乡镇有少量文化活动用房,绝大部分乡镇没有文化用房,农民无书看,戏剧上演、**放映没有场所,乡镇文化站成为“空壳”站。四是文化体制不顺、缺位。目前对乡镇文化站实行的是“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的管理模式。县文化主管部门虽然具有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业务指导功能,但由于体制原因,很多方面不能过问,也不便过问,使乡镇文化站处于一方不愿管、一方管不了的“两不管”境地。乡镇文化站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风文明的主力军。以笔者所在的福建宁化为例,作为著名的红色苏区,宁化是红军长征的4个起点县之一,是举世公认的客家祖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挖掘和弘扬苏区文化、客家文化,打苏区、客家文化品牌,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所有文化战线同志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必须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扶持力度,为其输送新鲜血液,并强化其自身造血功能,使其恢复生机与活力。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将文化站在编在职人员的人员经费与活动经费纳入预算,解决其后顾之忧,并引入源头活水,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的扶持。由于闽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县乡财政收入盘子小,刚性支出大,资金捉襟见肘,连维持自身的运转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安排文化站建设配套资金。所以,建议上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闽西北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全额拨付文化站建设资金,确保“惠民工程”落到实处,不留“缺口”与“硬伤”,并消除乡镇因进行文化站建设而形成新债务的隐患。第二,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一是对乡镇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进行调整。二是配齐、配全文化站工作人员,不留空白点。对文化站人员建立进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入文化站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三是深化文化站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人才“能进能出”机制。四是从有利于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实际出发,对当前乡镇文化管理体制进行探索性改革。第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要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产权管理,要把文化站建设成为集图书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群众体育和老年、青少年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真正建成农民群众的乐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阵地。第四,探索文化建设机制。农村文化建设谁来“耕耘”?谁来“埋单”?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来维系发展的路子是很艰难的,应该不断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式,按照“政府支持、培养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路,走“官办文化”与“民办文化”相结合之路,让政府与民间“两条腿走路办文化”。政府每年对乡镇文化站投入一定的公益事业经费,用于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和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比赛等,将“以钱养人”变成“以钱养事”。使文化站走向市场,走“以文养文、自我发展”之路,变“伸手要钱”为“服务挣钱”,由过去单向接受政府投资组织文化活动,转变为争取多渠道投资。这样,一方面拓宽了文化站的功能和生存空间,保持基层文化建设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促使其改进“文化大餐”一成不变“四菜一汤”(吹拉弹唱和读报)模式,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并减轻财政负担。同时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吸引民间艺术团体参与各类活动,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关于“乡镇文化站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安荷]投稿,不代表鑫泰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taihe.cn/wiki/202501-85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鑫泰和的签约作者“安荷”!
希望本篇文章《乡镇文化站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鑫泰和]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乡镇文化站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乡镇文化站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